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東)3月18日至19日,“鐘敬文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會暨鐘敬文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會議由北京師范大學聯合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民俗學會承辦,國際文化交流學術聯盟·文學專委會協辦。
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高度評價了鐘敬文先生在我國民間文學、民俗學學科發展及體系建設中的卓越貢獻。他表示,鐘先生終其一生走在為民族民間文化“發采揚輝”的道路上,致力于中國民俗學學科人才培養,為中國民間文化乃至當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學、研究和保護培育了骨干力量。在以文化自信自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今天,召開此次會議對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鐘敬文思想的豐富內涵,發揮其時代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屹指出,在當下通過闡釋與弘揚鐘先生的學術思想與精神理念,總結中國民間文藝的發展歷程,研討新時代民間文藝的發展命題,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與政治意義。他號召大家學習鐘先生傳承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立國之本的思想、堅持民間文藝的人民性思想,繼承鐘先生對民間文藝事業的熱情,積極搶救保護民間文化遺產,弘揚鐘先生建構中國學派民間文藝學的精神,為建設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話語體系而奮斗。
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康震在開幕式上表示,鐘敬文先生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護者,人民文化的捍衛者和傳播者,弘揚民族民間文化的楷模。他的精神品格和學術思想在當代中國文化事業的發展中依然熠熠生輝,是構建新時代民族文化自信自強的重要養料,也是我們不斷學習和繼承的寶貴財富。
鐘敬文先生生于1903年3月20日,是我國民間文學、民俗學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著名的文藝理論家、詩人、散文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被譽為“人民的學者”“中國民俗學之父”。為期兩天的會議圍繞鐘敬文先生的學術思想,以“記憶中的先生”“學科定位”“學科視野”“學科建設”“學科史”等主題展開了深入的學術交流。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zpwpth.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