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ckquote id="uq8lh"><wbr id="uq8lh"></wbr></blockquote>
    <video id="uq8lh"><bdo id="uq8lh"></bdo></video>
    首頁>檢索頁>當前

    聚焦重點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發布時間:2022-12-18 作者:董紅軍 來源:中國教育報

    我校堅持從家長、學生、教師成長支持體系三個維度搭建家校協同育人校內體系,圍繞家長和學生關注的焦點,通過加強對家長的服務、指導和引導,提升教師對家庭教育的專業指導能力,暢通家校溝通平臺等方式,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學業是現階段學生家庭教育問題的聚焦點,由學業問題導致的親子關系問題、孩子心理問題等構成了現階段家庭教育焦慮的主要來源。我們針對最易引發焦慮的學業問題,提供解決方案。例如,我們將初一年級第一次家長會置于期中考試前,引導家長不必過度關注成績,同時將家長的關注點引向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上來。我們將專業化表述的學習策略轉化為學生和家長容易接受的表達方式,提煉成“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整理好自己的物品、珍惜自己的同伴、訓練自己的大腦”,提醒家長幫助孩子形成自我調節能力,通過計劃、執行、檢查、自我反思和調整幾個階段,不斷進步和提升。

    學生升入初三年級后,學生和家長的學業焦慮程度迅速上升。為讓每一位教師都有能力利用專業知識對家長和學生進行疏導,我們針對初三年級教師開展了學生學業發展規劃和學業指導培訓。以畢業年級學業發展需求為出發點,突破學科界限,圍繞如何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業發展困難點評估、如何使學生將支撐學業發展的各項技能用于提高學習效率、如何讓學生在原有學業基礎上獲得進步等,對教師進行系統培訓和指導,讓教師進一步具備舒緩學生和家長學業焦慮的能力。同時,我校組建家校核心共育團隊,對全校教師進行科研和實踐引領,組建了由初一至高三年級班主任骨干組成的家校共育核心研究團隊。2021年寒假,核心團隊以家訪案例研討的方式,探究家校共育模式,涉及時間管理、親子關系、特殊兒童、自主能力、心理健康、手機管理等內容,對全校教師產生了引領。

    學校成立學生成長支持中心。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學生發展指導必修課、實踐課,同時,面向全體高中學生家長開設家長課,以“高中生學業與生涯發展指導”課后實踐為紐帶促進家校聯動,并針對有個性化指導需求的家長提供一對一咨詢服務。學校開設“高中生學業與生涯發展指導”必修課,家長志愿者紛紛參與支持實踐環節,參與組織“生涯人物論壇”“職業體驗周”等活動。

    在“雙減”背景下,學校建立了新型的家校溝通方式——家長工作坊,班主任和家長們一起共商如何養育孩子,共同學習教育理念、針對學生成長發展情況探討制定養育策略,幫助家長群體獲得智慧養育的能力,進一步實現家長之間的互助。例如,在工作坊中,教師和家長圍繞“如何提升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組織研討。從“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的話題說起,一起去討論:“雙減”減下來的時間和空間可以做什么?學生自主學習的具體表現都有哪些?父母可以為孩子成長提供哪些自主學習的環境?如何幫助孩子自主管理手機?父母如何學會放手?頭腦風暴使家長受到啟發,學習到更多提升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科學方法。學校搭建的三級家委會,從校級、年級、班級不同層面發揮作用。家委會組織的體育運動、民俗體驗、歷史考察、電影欣賞等親子活動,既改善了親子關系,又促進了學生素質提升。

    在家校協同育人的模式中,家庭與學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非常重要,是幫助家長和教師及時、準確掌握學生情況的關鍵途徑。為此學校建設了家校協同共育智慧平臺,作為溝通、服務、分享和指導的平臺,使家長能夠及時了解學校育人理念,獲取學校發布的各類信息,得到學校教師的釋疑解惑,分享到好的家庭教育方法。同時,家長可以學習系列主題的網上家長學校課程,按課程計劃完成必修和選修。

    通過以上實踐探索,讓教師更懂得引導學生成長,更懂得指導家庭教育,讓家長更懂得如何培養孩子,也有效實現了家校合力共育。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2年12月18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zpwpth.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在线免费观看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