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ckquote id="uq8lh"><wbr id="uq8lh"></wbr></blockquote>
    <video id="uq8lh"><bdo id="uq8lh"></bdo></video>
    首頁>檢索頁>當前

    當思政遇上教育敘事

    發布時間:2023-03-21 作者:達萬吉 來源:中國教育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會講故事、講好故事十分重要?!敝v故事,本質上是一種以敘事為承載的教育方式。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需要從思政與教育敘事相結合的角度,深刻理解“講故事”的特質和意涵,從而不斷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

    敘事主體有信仰

    故事的講述者是敘事主體,同時也是故事闡釋的“隱含作者”。如果說,故事的參與者、原創者在故事情節中體現出的價值意識、思想理念是“原生故事”的價值基調,故事的最終表達則取決于講述者本人對故事文本的再度編碼和價值賦予。在這個意義上,思政課講故事并非事實的平鋪直敘,而是一項凝結理論功底、理想信念和家國情懷的創造性工作,是教師自身的內容呈現和信仰投射。

    思政課教師只有讓信仰根植于心,才能以“真知”遴選和創生故事,以“真信”闡釋和升華故事,以“真情”賦予故事內生動力。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尤為重要。思政課教師要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肩負起應有的歷史使命與時代重任,就必須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學習成果轉化為高度的政治認同和堅定的政治信仰,讓思政課真正成為凈化心靈、升華德性的育人過程。

    敘事內容有立場

    講故事絕非固定事件的自在重現,也不是簡單地為講故事而講故事,而是價值立場向“原生故事”充實、延展的過程。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核心課程,是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其特質與本質屬性在于政治性。因此,思政故事與一般故事的技術結構也許并無不同,但作為其靈魂的意義系統應以“政治性”為核心,傳遞出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政治原則、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要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無論是通過講故事、講歷史還是講理論的方式講思政課,都要體現思政課的政治引導功能?!?/P>

    思政課教師不僅要以政治理念定位講故事的戰略價值,更要在敘事內容中牢牢掌握話語主動權,堅定敘事立場,以嚴肅性和崇高感形塑革命英雄、彰顯國家形象、弘揚民族精神,把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立場、政治觀點融于故事中,于“潤物無聲”中“久有回味”,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使命。

    敘事方式有共鳴

    講故事是講述者與聆聽者的交往活動,唯有尊重聽者的學習視角、喚醒聽者的期待視野、激發聽者的情感共鳴,才能獲得意義視域的融合。思政課講故事作為新時代思政課教學的實踐路徑,要遵循青年認知特點,明晰青年發展邏輯,根植青年生活世界,立足青年本質屬性。既要汲取中國敘事傳統中蘊藏的智慧,又要適應當代青年學生的話語邏輯和價值旨趣;既要加強對歷史的重敘和闡釋,又要與當代青年學生的文化經驗、社會需求相融通;既要吸納豐富多樣的傳統題材,又要詮釋貼近青年、融入青年的時代維度。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用新穎、鮮活的敘事方式“贏得青年”正是“講好故事”的重要方面。

    思政課教師唯有在故事的講述中讓青年主體“在場”,讓思政故事“從青年中來,到青年中去”,才能啟發青年學生在故事投射的想象境域找到自己的位置,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的目的。

    敘事效果有認同

    講故事是引導思想和行為的啟明之路,其最終價值在于滿足社會與個體的認同需要。要實現思政教育價值最大化,不僅需要“講故事”——以情感驅動、真理感召增強思政教學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還必須訴諸“講道理”——用理性認知、學術深度確保思政教學的思想性、理論性和實效性。

    思政課講故事不是以敘事弱化說理,而是要把歷史和現實貫通起來,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深度挖掘那些最適合嵌入道理、最能夠說明道理的人物和事件,以鮮活的材料、豐富的素材作為學理論證的輔助和支撐,使學生在故事與案例中深刻領會“是什么”和“為什么”,“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和“知其所以必然”,在認識的進階中體認價值真諦,真正將思政課的道理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講故事是推進新時代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的具體實踐?!爸v好故事”必須反映思政課教學所蘊含的規律和方向,從敘事主體、敘事內容、敘事方式和敘事效果各方面遵循思政課的根本宗旨、契合青年學生的期待和需求,落實思政課講故事的政治引領功能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作者單位系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中國教育報》2023年03月21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zpwpth.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在线免费观看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