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ckquote id="uq8lh"><wbr id="uq8lh"></wbr></blockquote>
    <video id="uq8lh"><bdo id="uq8lh"></bdo></video>
    首頁>檢索頁>當前

    “四聚焦四賦能”助力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3-03-21 作者:王辰 劉滬波 來源:中國教育報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黨的二十大再次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關系最為緊密的類型教育,高職教育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大有可為。

        聚焦協同創新 賦能鄉村產業發展

    高職教育一頭連著教育、一頭連著產業,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系、精準對接。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這一特性、優勢,圍繞農村產業發展所需,對接鄉村經濟發展新形態,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參與職教興農。一是推進政、校、企、村深度融合,打造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示范園區和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二是重視農業科研與農業技術推廣,積極搭建農村產業技術服務平臺和載體,實施“千村萬企”行動,組織農業科技特派員、農業農村投資項目管理專家等“進村入企”,面向特色優勢農產品開發、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產業、鄉村休閑旅游和文體康養等新型融合型產業,開展“一對一”科技服務和業務指導。三是推進鄉村直播電商、農創園等發展,深入挖掘鄉村資源,發展具有地域特色和價值的產業體系。

    近年來,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把助力鄉村振興作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充分結合專業特色,組織開展了電商扶貧計劃、藝術振興鄉村行動、校地基層組織共建等一系列工作,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與寧波北侖區農業農村局合作成立鄉村振興服務基地,幫扶區域街道進行農產品物流體系規劃建設,與企業共建農產品物流與電商運營平臺。打造生態農莊,幫助鄉村企業測定各類農副產品的營養物質含量、生物活性物質含量、農殘含量,進行土壤質量監控,助力高品質綠色農副產品推廣。開展北侖越溪鄉旅游資源調研和旅游業發展規劃,培訓越溪鄉旅游從業人員,開展創新創業培訓,使越溪鄉“滄海桑田”特色小鎮品牌效應進一步擴大。

        聚焦技能提升 賦能鄉村人才培養

    鄉村振興急需一批具有實干精神、懂技術、有創新思維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通過職業教育提升農業生產者的素質與技能水平是推進高質量發展農業現代化的關鍵路徑。一是高職院校要在優化專業設置過程中,加強農村金融、農村電子商務、農村現代化技術與現代管理等帶動鄉村經濟發展的新業態專業建設或專業方向開設,培養農村農業急需的生產經營、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等專業技術人才,不斷增強人才培養與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適應性,加強鄉村振興人才供給。二是高職院校要探索靈活多樣的人才培養培訓模式,通過建設鄉村人才培養培訓基地、開設特色工藝班、創建田間學校、開展網絡學習等,與鄉村產業深度融合,面向新生代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鄉村工匠等人群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針對鄉鎮中小企業低學歷、低技能的勞動力開展勞動技能提升培訓,解決中小企業用工問題,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

    寧波職院與寧波北侖區委共同成立港城工業社區學院,共建港城工業社區基地15個,為鄉鎮企業開展兩新黨建、技術技能等方面培訓,探索實踐鄉鎮工業集聚區社區化管理與服務人才培養和模式輸出。在“芯港小鎮”產業園區建立現代學徒制教育實踐站點,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校企雙導師制技術研發等,實現與小鎮企業需求同頻共振。學校建設農產品物流與電商培訓基地、鄉村創新創業基地、新營銷特訓營等多種載體,開展農產品物流管理、農產品電商推廣、農業技術、農村三資管理等培訓,指導學生從事農產品電商創新創業、進行新農村旅游商業模式開發,打造鄉村產教融合生態圈。

        聚焦文化根脈 賦能鄉村文化建設

    優秀的鄉村文化是“鄉土中國”的文脈,是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的根基和動力。高職教育承擔著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基本功能,高職院校要做好鄉村文化振興的智庫。一是整合相關專業的專家資源,積極帶領青年學生,開展鄉村特色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的挖掘與整理,探索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和運營模式,助力鄉村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二是積極開展師生鄉村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通過送文化下鄉、協助制定鄉規民約、同辦文體活動、共建文體組織等方式,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夯實鄉村振興根基,建設美麗新農村。

    寧波職院發揮藝術、建筑等專業優勢,開展“藝術點亮美麗鄉村”行動,深入挖掘鄉村優秀農耕文化,助推鄉鎮文旅活動的開展。利用專業特長在抖音平臺上建設“劇情短片”“美食制造”“鄉村風景”“風俗特色”“鄉村體驗”“非遺文化體驗”六大內容板塊,以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廣鄉村特色文化。開展古城記憶恢復工程,保護農村古建筑群,編制《寧波北侖郭巨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與發展規劃》《郭巨街道美麗鄉村風景線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挖掘古城名人事跡、民間藝術、傳統技藝、民間習俗等,并在保護更新中進行有形再現。策劃開展“鮮香郭巨”農耕文旅節,成立青年畫家工作室,設計農特產品外包裝4個系列20多份作品,開發文創瓷器3個系列20余件。對北侖民豐村及周邊的農耕文化進行挖掘與宣傳,指導學生設計青年公社沉浸式場景,將“農耕初探”設為通識課程,隨著四季農事變遷依次開展“春暖拾翠”“夏清如碧”“秋收賦望”“冬慶豐年”等專題的農耕研學活動。

        聚焦黨建引領 賦能鄉村組織建設

    推動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是關鍵。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高校黨建工作優勢和組織優勢,依托“黨建+”機制引領,整合專業、人才、科研創新資源,推動基層黨建與鄉村人才振興、產業振興同頻共振。一是開展校地黨建聯建,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高校黨建帶動基層黨建、以基層黨建優化高校黨建,通過與鄉村社區基層黨組織聯動,推進黨建互學、項目互聯、人才互通,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帶領鄉村振興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二是共守紅色根脈,充分發揮高校思政教育資源,通過共建“紅色講師團”“紅色青年志愿服務隊”等方式,挖掘鄉村紅色資源、探索紅色文化載體建設、建立鄉村振興現場教育基地,厚植鄉村振興的紅色底蘊。三是推進黨建帶動鄉村社會治理創新,發揮高校智力資源優勢,打造鄉村基層黨建智庫,開展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建設、農村基層黨建與鄉村社會治理等方面的研究,為鄉村組織建設和治理能力提升提供智力支撐。

    寧波職院與北侖區委開展“校地黨建共同體”建設,8個二級學院與8個街道分別結對,打造校地黨建共建制度創新“重要窗口”。學校成立“春鋒”創客團隊,為春曉街道設計了紅色黨史黨建游、綠色鄉村振興游等打卡線路。根據小港街道真實歷史人物創作了《永不消逝的電波》《你好!青春!》《啞彈》三部紅色原創短話劇,建設黨性教育示范基地。打造張人亞黨章學堂“第一課”品牌,開發系列精品課程、視頻黨課,選拔50余名入黨積極分子成為“人亞青年宣講團”的一員,走進社區、中小學進行百堂黨課宣講,打響“黨章守護地”品牌。

    (作者單位系寧波職業技術學院)

    《中國教育報》2023年03月21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zpwpth.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在线免费观看av